3月3日,記者從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獲悉,該院消化內科陳磊教授團隊聯合陸軍軍醫大學張定林教授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發表了題為《靶向遞送程序性死亡配體-1蛋白治療急性和慢性腸炎》的研究論文,首次提出活性氧響應性納米材料能夠把程序性死亡配體-1蛋白精準傳遞到腸道炎癥部位,有效緩解腸炎癥狀,為炎癥性腸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策略。>>>商務洽談,點此處,在線咨詢
“炎癥性腸病,是一種反復發作的胃腸道慢性炎癥性疾病,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颊咄ǔ1憩F為腹部脹痛、腹瀉和便血,病情加重時甚至會出現消化道狹窄,消化道穿孔等癥狀?!标惱诮淌诮榻B,由于該病遷延不愈、不易根治,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患者及家庭帶來嚴重的負擔。
陳磊說,此前,醫生們也圍繞炎癥性腸病進行了大量研究。研究顯示,與常規消炎藥相比,含有程序性死亡配體-1蛋白的藥物雖然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但長期使用會導致免疫力下降,甚至可能會危及生命。因此,如何開發安全、低副作用的藥物用于炎癥性腸病臨床治療就成為大家攻堅的重點。
“大量研究顯示,炎癥反應過程往往伴隨著過量活性氧的產生。我們就想到,是否可以采用一種響應活性氧的材料,把藥物程序性死亡配體-1蛋白精準傳遞至腸道炎癥部位?!标惱谡f,他們與在藥物遞送系統方面有著豐富經驗的張定林教授合作,制備了一種由α-環糊精和4-羥甲基苯硼酸頻哪醇酯組成的具備活性氧響應和清除特性的納米材料,以急性和慢性腸炎小鼠為實驗對象,探索該類材料對炎癥的治療功效。
“研究過程中,我們把程序性死亡配體-1蛋白與活性氧響應性納米材料相結合,產生了新的納米藥物?!标惱谡f,當他們把這種新納米藥物注入小鼠體內后,發現相比注入含有程序性死亡配體-1蛋白藥物,新納米藥物能被“點對點”準確投送到腸炎部位,并能通過調節免疫細胞的比例和重塑腸道菌群,最大限度地緩解腸炎癥狀。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實驗中還發現,通過此類方式投遞程序性死亡配體-1蛋白,還能減少程序性死亡配體-1蛋白在其他器官的非特異性分布,降低了程序性死亡配體-1蛋白對肺部感染細菌的風險,有效減少了該類蛋白藥物的副作用,為治療炎癥性腸病提供了新的方向。
生物藥廠GMP設計:生物注射劑潔凈車間內部環境系統建設 CEIDI西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