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轉移是影響膀胱癌預后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在臨床上,存在部分早期腫瘤負荷較小但卻出現淋巴轉移的膀胱癌,其預后極差,分子機制尚不清楚。近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林天歆教授團隊揭示了腫瘤相關成纖維細胞亞群介導膀胱癌脈管癌栓形成的新機制,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Cancer Cell》發表,題為“PDGFRα+ITGA11+ fibroblasts foster early-stage cancer lymphovascular invasion and lymphatic metastasis via ITGA11-SELE interplay”。>>>商務洽談,點此處,在線咨詢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林天歆教授、陳長昊副教授為通訊作者。鄭漢豪博士、安明杰博士、羅宇明博士和刁夏堯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在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聯合基金重點項目的支持下,研究人員利用單細胞測序首先解析了早期膀胱癌腫瘤微環境的細胞組成特征,并鑒定了與早期淋巴管癌栓相關的腫瘤相關成纖維細胞亞群:PDGFRα+ITGA11+ CAFs。通過轉基因小鼠模型證實,條件性敲除PDGFRα+ITGA11+ CAFs顯著抑制早期膀胱癌淋巴管癌栓形成及淋巴轉移的發生。進一步的分子機制研究發現,PDGFRα+ITGA11+ CAFs通過ITGA11識別淋巴管內皮細胞膜上受體蛋白SELE而激活SRC/p-VEGFR3/MAPK信號軸,促進膀胱癌淋巴管新生。此外,PDGFRα+ITGA11+ CAFs進一步分泌CHI3L1重塑細胞外基質介導腫瘤細胞浸潤淋巴管形成脈管癌栓,最終導致淋巴轉移。
總的來說,本研究首次闡明了PDGFRα+ITGA11+ CAFs亞群通過ITGA11-SELE配受體互作誘導淋巴管新生,并重塑細胞外基質介導腫瘤細胞侵襲浸潤淋巴管,促進早期膀胱癌脈管癌栓形成的關鍵分子機制,有望為早期阻斷膀胱癌淋巴轉移提供新的干預靶點。